從神經網路模擬看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患者中腦中會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受損,造成下游的基底核無法正常執行運動控制、記憶、認知等功能。基底核在缺乏多巴胺時會出現同步β頻段(13-30Hz)腦波(synchronous β oscillations)增強,很可能是其功能損失的主因,可以作為治療帕金森氏症的一個切入點。但對於這個現象形成的機制,至今還眾說紛紜。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與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透過神經網路模擬,指出基底核中的一條回饋路徑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個網路包含紋狀體(striatum)與蒼白球外側區(globus pallidus externa)兩個區域。紋狀體是基底核中主要接受中腦多巴胺神經元刺激的區域,下游又伸入蒼白球等其他區域。作為下游的蒼白球也有神經元伸入紋狀體,形成回饋調節。當原本主要調控紋狀體的中腦多巴胺神經元受損之後,這條回饋路徑就更顯重要,並且有增強的現象。模擬結果顯示:由蒼白球外側區伸入紋狀體的回饋路徑,是在多巴胺缺乏的情況下,增強基底核中同步β頻段腦波的必要條件。

已經有許多研究討論過蒼白球外側區在帕金森氏症中扮演的角色,但鮮少提及它對紋狀體的回饋路徑,這個研究透過網路模擬為帕金森氏症研究指出新的方向;另一方面,以往關於同步β腦波的討論大多著重在尋找起源,但紋狀體、蒼白球之間的迴路則是使同步β波放大,或許能更廣泛地解釋基底核功能受損的情形。

-

撰文者:李宛儒

-

原始論文:
Corbit, V.L. et al. (2016) "Pallidostriatal Projections Promote β Oscillations in a Dopamine-Depleted Biophysical Network Model." J. Neurosci.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6/20/555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