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臉部辨識區域對物體感知的影響

臉盲症常見於大腦枕葉或是顳葉受損的病患,病患會對臉部失去辨識功能、看不清臉部的特徵,甚至無法辨認前方的物體是否為臉部。那麼臉盲症的病患對於其他物體的感知也會受影響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神經科學研究所與德國靈長類動物中心合作,利用微電擊刺激獼猴下顳葉皮質(inferotemporal cortex)的臉部辨識區域干擾臉部辨識活動。最後實驗證實此微電擊的干擾除了會影響臉部辨識功能之外,也會影響一些類臉部的物體(face-compatible non-face objects)辨識。

1970
年代有研究團隊發現下顳葉皮質內有細胞可以幫助大腦辨認視覺上特定類型的物體,因此至今大多人認為下顳葉皮質處理視覺訊號是以單一物體為單位,而非一個範圍內的視覺空間,同時皮質細胞應對於不同物體類型的辨識有專一性。然而臉部與許多圓形、雙邊對稱的對像類物體共享特徵,故此研究團隊想要了解下顳葉皮質面部辨識區域是否同時也會影響其他類型物體的感知。

研究團隊首先訓練獼猴懂得分辨兩個相同的物體(看向綠色的勾勾圖像)以及兩個不同的物體(看向紅色的叉叉圖像)。正式實驗中用相隔600毫秒的時間差讓獼猴辨識兩張目標圖片,在第二張目標圖片播映時給予顳葉皮質微電擊,再由獼猴回應目標物體相同或不同。藉由變更不同的實驗條件,如變更電擊區域(顳葉皮質臉部辨認區域、非臉部辨認區域),以及變更目標圖片(人臉、類似人臉的物體、其他物體、抽象畫等),最後實驗結果為微電擊顳葉皮質臉部辨認區域會影響獼猴辨認臉部與類臉部物體。


-

撰文者:李宜庭

-

原始論文:
Sebastian Moeller, Trinity Crapse, et al. (2017). “The effect of face patch microstimulation on perception of faces and objects.” Nature Neuroscience 20:5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20/n5/full/nn.4527.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