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的倒掛絕技:如何在天花板上完美著陸
當你看到一隻蒼蠅輕盈地飛上天花板、頭下腳上地停住時,也許不會特別驚訝。然而,對生物力學家來說,這是一場極為複雜的空中表演。蒼蠅能在短短幾十毫秒內,完成一系列精密的視覺計算與身體旋轉,使牠穩穩地倒掛在頭頂。
這項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與印度塔塔基礎研究所合作完成,研究團隊利用每秒五千格的高速攝影機,觀察藍瓶蠅(Calliphora vomitoria)如何在封閉空間中飛行並「倒掛」著陸。分析影像後,研究者發現,蒼蠅在上天花板前的動作,其實是一連串嚴密協調的行為模組。
首先,牠會先加速上升,接著迅速旋轉身體,幾乎在四到八次翅膀拍動內就完成翻轉。這時,牠的前腳會伸出並黏在天花板上,利用腳部的微小黏墊(pulvilli)牢牢抓住表面,最後再以腿部的擺動將整個身體翻轉,使腹部朝上、背部貼天花板。這一連串動作的峰值角速度甚至可高達每秒六千度,比果蠅閃避威脅時的轉身速度還快。
不過,並非每次著陸都那麼成功。若蒼蠅旋轉得太慢、太早,或是腳伸出的時機不對,就可能「頭撞天花板」。有趣的是,即使撞上了,牠仍能憑著靈活的反應「倒掛補救」,用前腳摸索到天花板,再把身體擺上去。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影響著陸的感覺線索。結果顯示,蒼蠅的旋轉動作主要受到一項視覺訊號驅動——「視網膜擴張速度」(Relative Retinal Expansion Velocity, RREV)。當天花板在視野中急速放大,代表碰撞時間只剩幾十毫秒,蒼蠅的神經系統就會觸發翻轉反應。這個時間窗大約在31到53毫秒之間,顯示牠的視覺反應極為迅速。
此外,蒼蠅還會根據不同方向的運動速度,調整旋轉模式。當牠向前飛得快時,會減少俯仰(pitch)角速度,改以腿部擺動協助翻轉;若側向速度高,則增加滾轉(roll)角速度,藉此抬高一側腳以接觸天花板。這些變化顯示,蒼蠅在短時間內整合了多重感覺訊號——視覺、機械與動覺——以選擇最適合的翻轉策略。
在翅膀運動層面,研究者也觀察到明顯的對稱與非對稱調整。當蒼蠅要抬頭時,雙翅會同時向後傾斜;若要滾轉,則一邊翅膀上抬、另一邊下壓,讓飛行姿勢產生側傾。這些翼動變化與蜂鳥逃逸動作時的翅膀控制相似,顯示不同物種之間存在某種演化上的力學共通性。
這項研究不僅揭開了倒掛著陸的祕密,也提供了仿生機器人的設計靈感。對於微型飛行器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感測與計算能力下快速反應,是長久以來的挑戰。蒼蠅的策略提供了一種自然啟示:將「快速但粗略」的視覺演算法與「被動但有效」的機械結構結合,便能實現穩定而靈活的著陸。
從這個角度看,每一隻在天花板上休息的蒼蠅,都是一位天生的空中雜技家。牠的動作雖微小,卻蘊含著極高的工程與神經科學智慧。
使用chatGPT 4.0協助編輯文字
撰文:廖晨絜
原始論文:Liu, P., Sane, S. P., Mongeau, J. M., Zhao, J., & Cheng, B. (2019). Flies land upside down on a ceiling using rapid visually mediated rotational maneuvers. Science advances, 5(10), eaax187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