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秘密:血清素如何影響果蠅的大腦

記憶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不同的神經元與化學物質。科學家們透過研究果蠅的大腦,發現了一種關鍵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 5HT),它在記憶的儲存與強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果蠅如何學習與記憶?
研究人員利用經典的帕夫洛夫條件反射實驗,讓果蠅學習將特定氣味與電擊聯繫起來。這樣的學習過程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記憶:
1. 麻醉敏感型記憶(ASM, Anesthesia-Sensitive Memory) - 這種記憶與短期或中期記憶相關,需要特定的基因(如 amnesiac 基因)來維持。ASM 主要依賴環腺苷酸(cAMP)訊號傳遞路徑,其穩定性較低,容易受到麻醉或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
2. 麻醉耐受型記憶(ARM, Anesthesia-Resistant Memory) - 這種記憶不容易受到麻醉影響,表示它會經過某種程度的鞏固,使記憶更持久。ARM 由 radish 基因調控,且不依賴蛋白質合成,意味著它主要透過已經存在的分子機制來強化記憶,而非依賴新的蛋白質生成。
這項研究發現,血清素對 ARM 的形成至關重要。

血清素如何影響記憶?
研究人員發現,果蠅大腦中的兩個特定神經元(DPM 神經元)負責釋放血清素,並影響蘑菇體(mushroom body, MB)中的神經細胞,後者是負責學習與記憶的關鍵區域。
血清素透過與特定受體結合,調節神經元的活動與可塑性。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果蠅大腦內的 DPM 神經元釋放血清素,作用於蘑菇體(MB)中的 α/β 神經元,當研究人員降低果蠅體內的血清素水平時,果蠅的 ARM 明顯減弱;相反,若增加血清素濃度,ARM 則增強。這說明血清素影響大腦記憶迴路的可塑性,進而決定記憶的強度與持久性。

雖然這項研究是以果蠅為模型,但人類的大腦也使用血清素來調節記憶與情緒。例如,血清素失衡與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息息相關。透過研究果蠅的記憶機制,科學家可以更深入了解人類大腦如何儲存與回憶記憶,甚至可能找到改善記憶力的方法。

*ChatGPT 協助文字編輯


撰文:廖晨絜


Reference:
Lee, P., Lin, H., Chang, Y., Fu, T., Dubnau, J., Hirsh, J., Lee, T., & Chiang, A. (2011). Serotonin–mushroom body circuit modulating the formation of anesthesia-resistant memory in Drosophil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33), 13794–1379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