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窺人類神經細胞隱藏的運算能力

人類大腦和其他哺乳類大腦的差異,一直是神經科學家非常熱衷的研究課題,從果蠅到人類,我們大腦用的神經傳導物質都幾乎一樣─譬如學習記憶都靠多巴胺來幫助完成。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機制讓人類有的大腦有較高的運算能力呢?來自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教授Matthew Larkum所帶領的團隊有了重大的發現,他們發現在人類大腦皮質第二/三層的錐狀細胞(L2/3 pyramidal cell)具有特別的樹突運算能力,能夠進行XOR的計算,也就是說,兩個不同的的上游刺激,分別出現的時候能夠讓細胞活化,但同時出現的時候反而不行。結果發表在Science。

實驗的對象是從手術治療的癲癇患者和腦腫瘤病人的組織中得到,他們同時在神經細胞的細胞本體以及樹突進行量測,若在細胞本體注入電流時,樹突也會有向後傳輸(backpropagation)的膜電位變化(bAP, backpropagation action potential)。隨著距離細胞本體愈遠,該膜電位變化會是呈現指數衰減(exponential decay)。而作者發現,若是在樹突注入電流,也會產生脈衝(spike),而這個脈衝是藉著鈣離子通道而產生,稱為(dCaAP)。

接著作者們做了有趣的實驗,若注入的電流太小,想當然不會誘發dCaAP,但若愈來愈大是否會有更強的dCaAP產生呢?答案是否,只有在接近剛好能誘發dCaAP的電流強度會誘發最強的dCaAP,隨著注入的電流上升,反而強度會指數下降!(圖一D-F),和bAP相比,bAP是穩定的強度,不會隨著注入的電流增加而改變。(圖一G-H)。
圖一、D、E、F顯示隨著注入在樹突的電流增加,在越過閾值產生出dCaAP後,反而更大的注入電流會使dCaAP變小。G、H顯示在細胞本體注入電流,產生出的電位變化是如傳統所知的一樣的大小,不會隨著電流更大而改變。

接著作者用Neuron這個模擬軟體進行模擬,概念上可看到如圖二所示,若一群神經元(圖二B)給這顆神經元input,可讓這顆神經元產生dCaAP,另一群的input(圖二C),也可以產生dCaAP。反過來若是兩群神經元同時給了訊號(圖二D),這顆神經元會變得安靜。因此可產生如圖二F所示的XOR的運算。
圖二、B、C顯示一組上游神經的輸入能產生出dCaAP。D則顯示兩組上游神經的輸入同時發生,反而會讓dCaAP消失。E則顯示抑制性的神經元的輸入可幫助讓這顆細胞重新產生dCaAP。F、G圖像化顯示dCaAP的非線性運算能力是XOR。

過去其它在L5的錐狀神經元的研究中,並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在老鼠的大腦也沒看到類似的現象,因此作者認為這可能是人類大腦神經元所具有的特別運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L2/3的錐狀神經元都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每個L2/3的錐狀神經元也不一定產生一樣的dCaAP(圖三)。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這樣的異質性,有賴更多後續的研究,也值得讀者思索。
圖三、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dCaAP的特性。

最後作者用Neuron模擬,以高電位鈣離子(HVA-like)通道、BK鉀離子通道、洩漏型通道、鈣離子清除的幫浦,成功模擬出dCaAP的電位變化。是否生理機制是由這些分子的組成,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撰文:強敬哲


參考資料:
Gidon, A., Zolnik, T. A., Fidzinski, P., Bolduan, F., Papoutsi, A., Poirazi, P., ... & Larkum, M. E. (2020). Dendritic action potentials and computation in human layer 2/3 cortical neurons. Science, 367(6473), 83-8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