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所謂的想不開到底是怎樣:從 connectome 來看
認真說前言:這篇所談的話題有點沈重。然而,我還是願意在這個版面上提起這件事,因為這確實值得大家重視。而由於這篇將會放上臉書,為了避免整個粉專被祖,這邊用詞會稍有代換,請大家在閱讀時,把「自 D」這個詞的 D 換成殺,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自 D,這個具有自我毀滅傾向的舉動,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統計,在民國 108 年,自 D 是國人死因排名第十一位;而逝者已矣,旁人卻容易檢討他們,最常見的,莫過於「想不開」三個字。只是,所謂的「想不開」,真的只是想不開而已嗎?
根據一篇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的研究,在嘗試自 D 的人的腦中,有不少都在杏仁核和 MTG 右側有著不同程度損傷,其中右側杏仁核與視覺相關區域的連結則出現 hypoconnected 的現象,說明此處亦有損傷。而除了視覺之外,關於注意力以及認知的迴路連結情形也與一般人不同。而在另一篇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的研究中則提到,嘗試過自 D 的人和其他人的視丘以及海馬迴等腦區的活動也有所不同。
只是,這些研究的共通點是研究的人數都不多,而這可能造成個體差異被擴大解釋成整個群體之間的差異。在這篇文章中提到,其實精神疾病患者之間存在著不少個體差異,而這樣的差異情形,或許也適用於嘗試自 D 的人的腦部結構。而不論如何,尊重每個個體,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想不開,真的是想不開嗎?大約也不盡然吧。
把這篇部落格寫得這麼沉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郭彥伶。
參考資料:
1. Stumps, Anna, et al. "Connectome-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arkers of suicide attemp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0).
2. Weng, Jun-Cheng, et al. "Connectome Analysis of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Alterations in Depressive Patients with Suicidal Attempt."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8.11 (2019): 196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