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前額葉⽪質迴路調控⾃閉症相關⾏為
簡介
⾃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屬於神經發育障礙,因每⼀位患者的症狀皆存在差異,故原文使用"光譜(spectrum)"⼀詞來表示多元性,但總體而言,ASD患者表現出之行爲主要有兩類:社交障礙與重複行為,此二者也是臨床評估的重點。究竟腦中哪些腦區、迴路發生問題,導致這些行為的產生,還不斷地在探索中,這篇研究找出了連結小腦和前額葉皮質的兩條迴路,分別影響社交和重複行為,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社交行為與重複行為測試
社交行為部分,研究團隊進行了兩種行為測試:
1. 三腔室社交測試(three-chamber sociability test):如Fig. 1,實驗裝置共有三個腔室,兩片隔板上有⾨可讓小鼠自由進出。第⼀階段(habituation),只放入待測小鼠,使之熟悉環境。第⼆階段(sociability),社交性測試,在其中⼀側的杯子內放⼊另⼀隻小鼠,正常小鼠會偏好與之接觸,因此待在此腔室時間會比空杯⼦腔室來得長。第三階段(social novelty),比較已熟悉的對象和新來的對象,正常小鼠會偏好接觸新來的小鼠,因此待在新來小鼠所在腔室時間會比舊小鼠來得長。
Fig. 1. 三腔室社交測試 (https://med.stanford.edu/sbfnl/services/bm/si/three-chamber.html) |
2. 社交氣味測試(social olfaction):以非社交氣味(水、杏仁、⾹蕉)、社交氣味(另外兩隻小鼠)測試,量測嗅聞時間長度,正常小鼠會對社交氣味有偏好性。
重複行為/靈活度部分,研究團隊也進⾏了兩種行為測試:
1. 理毛時間(grooming):理毛是小鼠與生俱來的行為,研究中以理毛時間作為判斷小鼠做出重複行為的依據。
2. Y型⽔迷宮反轉學習(reversal learning in water Y-maze):先進⾏訓練,讓小鼠知道迷宮的左臂或右臂有水下平台,持續數天後,將平台換到另一側,再進行測試,並以正確到達新平台的次數呈現出靈活度,正常小鼠較ASD模型小鼠有較⾼的正確率。
社交行為迴路(Rcrus1-LN-mPFC)
實驗結果發現,小腦的Rcrus1腦區和左內側前額葉(left medial profrontal cortex, left mPFC)之間的連結,和ASD相關行為有關聯性。當小腦中Rcrus1腦區的Purkinje細胞被抑制,會連帶影響其抑制下游神經的能力,使得mPFC活性高於正常水平,最終讓小鼠在社交/重複行為測試中皆有較差的表現。在拯救實驗中,以化學遺傳學方法抑制mPFC活性,可重新讓小鼠在社交/重複行為測試恢復正常水平。
但Rcrus1腦區並不是直接和mPFC相連,其中⼀個中繼站是小腦LN(lateral/dentate nucleus),LN活性和mPFC呈正相關(意即正常Rcrus1腦區神經抑制LN,同時也使更下游的mPFC活性下降)。有趣的是,在ASD小鼠中(Rcrus1腦區抑制功能異常),抑制LN進行拯救實驗,結果顯示,mPFC活性確實有下降,但是只有社交行為測試正常,重複行為測試仍然表現不佳。
重複⾏為迴路(vermis-MN-mPFC)
前述抑制LN只成功拯救社交行為,研究團隊認為有另⼀條迴路調控重複行為。這個腦區即為後小腦蚓部(posterior vermis)。小腦蚓部如同Rcrus1腦區都具有Purkinje細胞,當小腦蚓部的Purkinje細胞被抑制後,一樣觀察到mPFC活性上升,也觀察到較差的社交/重複行為表現。
⽽小腦蚓部的下游是小腦MN(medial/fastigial nucleus),當抑制MN進行拯救實驗,只有重複行為測試回歸正常⽔平,社交行為未獲改善,證實了研究團隊的觀點。
小腦-視丘-前額葉神經迴路調控⾃閉症相關⾏為
上述提及的小腦LN、小腦MN,都有投射到腹內側視丘(ventromedial thalamus, VM thalamus),最終投射到左內側前額葉的前邊緣皮質(prelimbic, PRL),示意圖見Fig. 2。因此,從小腦的兩個腦區Rcrus1和蚓部出發,分別經過LN和MN,最後匯集到視丘和mPFC,這兩條迴路分別調控了社交行為和重複行為。但其中之一出現異常,都可能使mPFC的活性過高,導致兩種行為表現皆受到影響。
Fig. 2. 調控ASD相關行為之神經迴路示意圖 (原論⽂Fig. 5t) |
結語
ASD迄今為止具有多種療法,但症狀的多元性和執行困難度常常限制了療效。透過瞭解底層神經迴路,將提供更多可能的治療方案,同時也需社會以同理心看待,給予支持和協助,使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
撰稿:黃宣霈 H. P. Huang
原始論⽂:Kelly, E. et al. Regulation of autism-relevant behaviors by cerebellar-prefrontal cortical circuits. Nat. Neurosci. 1-9 (2020) doi:10.1038/s41593-020-0665-z.
參考⽂章:
1. ⾃閉症類群障礙 http://www.tscap.org.tw/TW/NewsColumn/ugC_News_Detail.asp?hidNewsCatID=7&hidNewsID=129
2. 光學遺傳學&化學遺傳學⽅法介紹:⽤光與化學分⼦控制⼤腦! http://lienlabnas.ym.edu.tw/lienlabwebsitecht/index.files/Science_Monthly_559.pdf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