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遺傳學的方式刺激Drd1神經可在小鼠上產生抗抑鬱效果
Ketamine,在台灣通常被稱為K他命,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最一開始被用於麻醉用藥物,也具有止痛、鎮靜的效果,常見副作用多,如專注力受損、產生幻覺錯亂等。低劑量的Ketamine目前被認為有抗抑鬱的功效,未來有望成為改善憂鬱症的治療藥物。
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以先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被認為是Ketamine調控抑鬱行為的相關腦區,這篇論文以小鼠為實驗生物,更加深入了解mPFC是透過何種機制產生抗抑鬱效果。
mPFC內含許多種不同的椎體細胞(pyramidal cell),主要由Drd1以及Drd2多巴胺受體構成,而這篇論文以基因調控的方式,將光敏感通道表現在小鼠mPFC的Drd1以及Drd2上,以光給予刺激,活化或抑制細胞,之後,藉由多種行為實驗測試Drd1、Drd2對小鼠抑鬱行為的影響。
行為實驗主要包含:(1)強迫游泳測試(Forced Swimming Test),將小鼠放入無法踩地的水池中,以停止不動、放棄游泳的時間,測試憂鬱的程度。(2)抬高式十字迷津(Elevated Plus Maze),利用小鼠厭惡高度和空曠的天性,測試焦慮的程度。(3)陌生環境攝食實驗(Novelty Suppressed Feeding Test),將小鼠放入陌生環境,看他會花多久時間願意探索新環境找食物。
實驗結果發現,刺激活化mPFC中的Drd1會對實驗小鼠產生快速且長效的抗抑鬱、抗焦慮反應,而Drd2則沒有此效果,且若干擾Drd1的作用的話,會使得Ketamine原先具有的抗抑鬱效果被阻礙。
撰稿人:魏孜旻
參考文獻:
Hare, B. D., Shinohara, R., Liu, R. J., Pothula, S., DiLeone, R. J., & Duman, R. S. (2019).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of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Drd1 neurons produces rapid and long-lasting antidepressant effec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1), 1-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8168-9
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以先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被認為是Ketamine調控抑鬱行為的相關腦區,這篇論文以小鼠為實驗生物,更加深入了解mPFC是透過何種機制產生抗抑鬱效果。
mPFC內含許多種不同的椎體細胞(pyramidal cell),主要由Drd1以及Drd2多巴胺受體構成,而這篇論文以基因調控的方式,將光敏感通道表現在小鼠mPFC的Drd1以及Drd2上,以光給予刺激,活化或抑制細胞,之後,藉由多種行為實驗測試Drd1、Drd2對小鼠抑鬱行為的影響。
行為實驗主要包含:(1)強迫游泳測試(Forced Swimming Test),將小鼠放入無法踩地的水池中,以停止不動、放棄游泳的時間,測試憂鬱的程度。(2)抬高式十字迷津(Elevated Plus Maze),利用小鼠厭惡高度和空曠的天性,測試焦慮的程度。(3)陌生環境攝食實驗(Novelty Suppressed Feeding Test),將小鼠放入陌生環境,看他會花多久時間願意探索新環境找食物。
實驗結果發現,刺激活化mPFC中的Drd1會對實驗小鼠產生快速且長效的抗抑鬱、抗焦慮反應,而Drd2則沒有此效果,且若干擾Drd1的作用的話,會使得Ketamine原先具有的抗抑鬱效果被阻礙。
撰稿人:魏孜旻
參考文獻:
Hare, B. D., Shinohara, R., Liu, R. J., Pothula, S., DiLeone, R. J., & Duman, R. S. (2019).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of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Drd1 neurons produces rapid and long-lasting antidepressant effec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1), 1-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8168-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