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前類澱粉蛋白質的表達對果蠅視覺工作記憶的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也更加追求身體上的健康,但隨著人類在逐漸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醫學難題的同時,某些神經功能性的疾病譬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仍然成為研究者和醫學工作者的難題之一。在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過程中,諸多研究者由於某些致病基因在果蠅身上亦有表達,而果蠅本身由於其簡單性與可操作性,果蠅,往往成為研究者對疾病研究熱衷的對象。日前,Franziska Rieche等人就人類阿爾茨海默病致病基因之一前類澱粉蛋白質(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果蠅腦中與視覺記憶緊密聯繫的橢球體(Ellipsoid bodyEB)中表達後對果蠅視覺工作記憶的影響,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Franziska Rieche等人將剪除翅膀後的果蠅放置在四周環繞水的圓盤當中,將並且在四周360°環形熒幕中呈現對立的兩條黑色的視覺刺激,由於果蠅的生理特性,果蠅會喜歡朝向兩個視覺刺激之間往返運動,運動一段時間之後研究者將視覺刺激消失,並且在對立視覺刺激消失位置的中間呈現干擾視覺刺激1s,在干擾視覺刺激消失之後,回復到360°環形熒幕全亮的狀態讓果蠅自由爬行,並且主要測定此階段果蠅依舊記得之前視覺刺激位置並且往返運動的比例,研究者將其定義為視覺工作記憶的能力。
在研究中,研究者將正常果蠅與和APP相關的三類分解酶(α,β,γ secretases)在橢球體突變後的果蠅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相關分解酶在橢球體當中喪失之後,果蠅視覺工作記憶能力顯著低於控制組果蠅;之後研究者使用APP突變果蠅與在橢球體當中將APP突變果蠅治愈後的果蠅進行了同樣測試,分析結果表明APP突變後果蠅的視覺工作記憶能力顯著下降,但將其在橢球體當中的表達量治愈後,果蠅的視覺工作記憶能力有了顯著的恢復;最後,研究者對與APP相關的神經細胞粘附分子束(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siciclin 2, FASII)以相同方式的研究後指出,APP的表達抑制了FASII的功能,從而進一步肯定了APP在視覺工作記憶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行為實驗的方式探索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基因APP對果蠅視覺工作記憶能力的影響,也對相關神經退化性疾病在果蠅行為表現上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典範。

原始論文:
Rieche, F., Carmine-Simmen, K., Poeck, B., Kretzschmar, D., & Strauss, R. (2018). Drosophila Full-Length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Is Required for Visual Working Memory and Prevents Age-Related Memory Impairment. Current Biology.
撰稿人:韓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