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與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案例中阿茲海默症共佔了60~80%,預估到2050年會從5500萬病例增長到1億5300萬,因此如何應對阿茲海默症是多年來設法解決的課題。阿茲海默症屬於神經退化疾病,病徵為澱粉樣斑塊(amyloid plaques)中β類澱粉肽(amyloid-β peptide)在細胞外與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內tau protein的累積,會造成粒線體受損、代謝低下、血腦屏障破壞以及神經發炎等症狀。病症初期,會沿著巴貝茲迴路(Papez Circuit)受損,為包括海馬迴、視丘到扣帶迴等負責短期記憶的神經迴路;隨後其他腦區會開始萎縮,神經退化,導致認知、記憶、行動和語言等功能性下降,也會使患者出現情緒不穩、焦躁、憂鬱等心理問題。目前阿茲海默症無法被治癒,只能透過藥物減緩神經退化速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聽覺、感覺運動等腦區並不會受太大的影響(最晚開始退化),因此音樂治療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一直備受討論。
作為非侵入性的治療,音樂治療比起藥物不具有副作用以及毒性,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的患者仍舊有辨識音樂的能力,也能跟隨音樂唱歌;臨床上,音樂能使患者喚起的記憶速度更快、更全面以及情感更加豐富,特別是對於熟悉的音樂,能有效的喚起情感以及記憶,表示在海馬迴中,可能同時具有處理記憶與音樂的神經活動,不過其中的機制尚未明瞭。在一項對於298名輕、中、重度患者的研究中,評估唱歌、朗讀和一般治療的效果,在3個月的療程後,發現唱歌療程對於患者能提高語言流暢性、減輕精神症狀以及護理人員的痛苦,同時增強記憶力以及認知力;在團體治療中,也能增進病友間的良性社交、促進放鬆並減少群體的躁動,效果為正面評價。不過在停止療程後的3個月再進行測試,效果並不持續,而且因為相關的機制與科學依據尚不明瞭,同時臨床研究也相對較少,因此具體的結果仍需受到檢視。
目前推測音樂治療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益處有三點:第一,音樂可以活化海馬迴,刺激神經增生以及神經可塑性,減少症狀帶來的腦區萎縮,甚至逆轉萎縮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海馬迴的修復不只能提升記憶與情緒,同時可能也和社會連結與社交參與有關(行為、語言、凝聚力),因此患者的社交能力與適應性也會提升。第二,音樂會刺激多巴胺產生,研究證實音樂產生的快樂能增加紋狀體中多巴胺的可用性(紋狀體位於上視丘,負責調節肌肉張力以及協調複雜運動,需要多巴胺才能正常工作,若分泌多巴胺的黑質細胞死亡,便會罹患帕金森氏症),而多巴胺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幾乎被耗盡,與年齡相關的多巴胺損失也與認知缺陷有關:一項研究發現,音樂家或長期音樂訓練的人具有與實際年齡更年輕的大腦,同時也有更低的失智症罹患率,因此推測音樂刺激多巴胺釋放能預防年齡造成的認知力下降。第三,音樂引發的情緒能減輕壓力,並透過活化自律神經抑制神經發炎;此外,大腦免疫細胞釋放的干擾素(β類澱粉肽等)會導致神經發炎與突觸損傷,是阿茲海默症的核心病理,而音樂也可以影響神經內分泌與調節大腦免疫系統,減輕神經退化。
關於音樂治療與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並不是很久,不只樣本數少也缺少科學品質,不過臨床上確實發現能減輕患者的病症,甚至是降低疾病引發的心理問題,目前也有團隊通過更嚴謹的科學方法與儀器進行大規模的研究,因此未來音樂治療對於阿茲海默症仍是有正向發展的。
撰文者:賴冠穎
參考文獻:Matziorinis, Anna Maria, and Stefan Koelsch. "The promise of music 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 review."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516.1 (2022): 11-1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