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後又出現的記憶反應─喜惡記憶的競爭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指遭逢重大創傷(戰爭、情感等)後,遇到相關事件後,會有相對應的創傷反應。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是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藉著反覆接觸焦慮源(由輕度威脅開始),來讓恐懼情緒消除。
果蠅在行為實驗中也有一樣的認知能力,若每次果蠅聞到香蕉氣味都會被電擊,果蠅就會對香蕉氣味有恐懼反應,因此就會迴避這個氣味。倘若接下來實驗者繼續給予果蠅香蕉氣味,但不給電擊,那麼幾次後果蠅對於香蕉氣味的恐懼反應將會消除(extinction)。
反過來,若果蠅聞到例如汽油的氣味,就能吃到食物,果蠅也會對汽油氣味產生好的印象。但若接下來聞到幾次汽油的氣味,果蠅也會喪失對汽油的好感。但接下來更有趣的是,過了一天後,果蠅對於汽油氣味,會再次展現出「想靠近」的行為。這個行為機制到底是怎麼樣在大腦發生的呢?
來自中國北京清華大學的鍾毅教授等研究員,發現好感記憶的消除是源自於聞到汽油氣味卻沒吃到食物時,果蠅會在大腦中形成脆弱型(labile)的短期厭惡性記憶,這個記憶在短時間內會和好感記憶競爭,導致果蠅對汽油氣味不表現出喜惡。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好感記憶仍維持著,厭惡性記憶卻消失,讓果蠅再度展現出喜歡汽油氣味的行為。結果發表在Current Biology!
由於該團隊在過去的研究中已發現Rac1, Dia等分子和記憶的遺忘有關,因此研究團隊首先嘗試調控這兩個分子的基因表現,結果顯示這兩個分子被抑制的時候,不影響獎賞記憶的存在,但會影響到消除學習(extinction)的效果,接著找尋上游的機制,團隊發現是來自於上游多巴胺神經元(PPL1)及下游蕈狀體輸出神經元(MVP2)的運作。過去已知在電擊實驗中,果蠅被電擊時會活化多巴胺神經元,導致氣味編碼細胞(Kenyon Cell)和蕈狀體輸出神經元(MVP2)的連結變弱,因而該神經元活化時果蠅會趨近氣味來源,由於連結變弱,果蠅就會趨向離開該氣味。本研究發現消除學習中形成的厭惡記憶,和被電擊時形成的厭惡記憶,使用了部分共同的機制。
然而本篇尚有許多可以往下延伸的工作如:
1. 為何形成獎賞性的記憶後,聞到該氣味卻沒吃到食物,這個時候果蠅大腦會成功活化多巴胺神經元(PPL1)?
2. 若改成是先被電擊,而後不電擊,消除果蠅的恐懼反應,這是否機制是相似的?(本研究是消除果蠅的喜好反應)
3. 消除學習,有沒有可能結果不是中性,若不只3次,而是讓果蠅聞到20次,果蠅有沒有可能對該氣味從中性變成討厭?或是能形成穩定的厭惡型長期記憶,而不會消退?
4. 若喜歡的反應更強烈,是否果蠅身上也可以看到消除學習時,有更強烈的失望反應?
5. 本文顯示喜惡記憶是競爭關係,然而僅只是競爭,抑或著也有上下游的階層關係呢?
6. 人類是否也是有相似的機制,在老鼠身上已知rac1等分子機制也和記憶的遺忘有關,哺乳類大腦和果蠅大腦在許多機制上都有相似之處,是否消除學習也是類似的機制呢?
撰稿者:強敬哲 C.C. Charng
資料來源:
Yang, Q., Zhou, J., Wang, L., Hu, W., Zhong, Y., & Li, Q. (2023).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reward memory through active forgetting of extinction memory. Current Biology.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