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如何在神經迴路間進行切換的?


神經學家在進行迴路相關研究時,通常會針對大腦的某一項功能進行探討。比如睡眠迴路是如何進行調控?導航迴路的主要參與神經元有哪些?等問題都是神經學家經常發表的題目,但當單一迴路的研究已經有成堆的人投入心力時,你會不會開始好奇,不同迴路間又是怎麼跟彼此溝通的?是否有群專門聯繫、控制迴路的神經元存在?或是什麼樣的刺激會導致迴路的切換?

今年八月來自以色列的團隊便進行了這一項研究。團隊讓兩隻蝙蝠在長達135公尺的隧道內對向飛行,並分析這項行為所啟動的兩個迴路:導航自身位置的迴路和定位對方位置的迴路,是如何在蝙蝠看到向著自己飛來的同類時進行切換的。

當針對跟定位系統有關的腦區海馬體(Hippocampus)中的CA1層place cell神經元進行分析後發現,有一些神經元在兩隻蝙蝠交會時會在交會地的place field(place cell中會對特定地區產生反應的區域)產生反應(圖一),作者將這群對兩者間的一維距離產生反應的神經元命名為1D distance neurons。
圖一。原論文Fig2a.。上半部,針對place field中的firing rate進行分析。中間部分以粉紅色點出了firing rate變化相差較大的place field。下半部分顯示了兩蝙蝠間的距離。

繼續進行觀察則會發現在不同的place field中負責偵測的地區也不相同。從圖二中可看出,在蝙蝠還未交會時,有一部份的place field用來定位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紫、藍),作者將這群命名為2D distance-by-position neuron。而當交會發生時,部分的place field的反應便產生了改變(橘、藍)。可知place cell平常負責的就是自身的定位,但當有物體進到蝙蝠聲納偵測範圍內時,1D distance neuron中的place field便會發生變化。
圖二。原論文Fig 3a.。與圖一類似,顯示了不同place field產生的不同反應。

此篇論文利用蝙蝠對海馬體CA1中的place cell進行分析,發現place cell中有兩群神經負責了1D distance和2D distance-by-position(圖三)。而在兩隻蝙蝠相交會時,用來偵測物體的聲納產生反應,並刺激place cell進行功能的切換,從定位自身在空間中的位置切換成偵測對方和自己間的距離。為「神經迴路是如何進行切換」的議題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成果。
圖三。原論文Fig 3g.。擁有1D distance和2D distance-by-position的place cell佔整體比例示意圖。



撰文:張寧


資料來源

Sarel, A., Palgi, S., Blum, D. et al. Natural switches in behaviour rapidly modulate hippocampal coding. Nature 609, 119–127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112-2

留言